北朗小筑,位于北京昌平的北郎中村, 是一个私家宅院。这个建筑在设计概念上探究的仍然是“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转型问题”。

 符号-新古典

这个建筑因为只有一个外立面是对外的,能够被看到的,所以一个硕大的体量在开始设计时反而变成了如何处理这个立面——建筑体量变成了一个“平面”。“如何让这个平面成为建筑体型自然的表露”就成为一开始需要思考的问题。于是很快想到了利用建筑的“山墙”来形成新的表情。

对待地域主义

今天对传统建筑元素的继承通常源于地域文化自身。尽管北方民居通常十分的朴实和缺乏变化,但如何去发现可借鉴和延续的元素仍然是必须要做的工作。实际上,位于北京北郊的北郎中村,在建筑形态上和华北地区的大面积的农村民居的特征并无二至,也不具备京城典型四合院的基本格局。从地域主义的角度,实在看不出什么“文化”,这也造成了最终不得不拆除原有单调的两排平房,重新组织整体的形态关系,以和整体的村域在空间肌理上形成某种即独善其身,又能够融入地域形态的建筑形式。

合院反映的社会关系

消除对称的中轴,从中庭院落布置到步行道的关系,都基本回避了突出中轴线的意向,消弱中轴线带来的仪式性,通过自由布局实际上希望院落的内在关系具有些许江南园林的气息。

“向内打开”,这点本质上与传统的空间处理方式并无区别,但基于当代建筑的透明性,尽可能打开的内立面还是让内部空间单元之间增加了互联性,而不再是空间各自独立的。

当然,“等级”并未被全部消除,空间本身也无法中性的存在。从空间政治学的角度看,空间永远是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。正如侧立面山墙的最高点即是正房的屋脊;普通客房均设置在了最北侧的“后罩房”,但仍在东侧厢房的位置设置了一间“非标”的客房,如业主王先生所说:特别尊贵的客人,我想,他应当住在前院,这是一种尊重。